成语故事

春联故事之妙话后蜀主题春联的故事

春联是楹联的一种,也叫“春贴”、“门对”,俗称“对联”、“对子”。春联起源于桃符。据《论衡》引《山海经》说,沧海之中,有座度朔山,山上有棵大桃树。树的东北方枝间有个供万鬼出入的门,由神荼、郁垒两位神人把守,如果有鬼作恶,就用草绳捆起来喂老虎。于是,黄帝便将桃木制的神荼、郁垒像立在门旁,以驱鬼辟邪。后来把神像改成长方形的桃木板,上面写着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字样,叫桃符。每到新年时,要用新做的桃符把旧的换下来。王安石《元日》诗:“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,说的就是这件事。五代十国时,后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。有一年的除夕,后蜀皇帝孟昶让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,但他嫌辛题写的词句不合心意,便亲自命笔题道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,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。宋代,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,叫“春贴纸”。到了明代,桃符才称“春联”,并且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,写春联逐渐成为重要的春节习俗,一直流传至今。

故事视频地址

春联故事之妙话后蜀主题春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