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通达故事

博物通达

《汉书·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》节选译文

郑弘,字稚卿,泰山郡刚县人。哥哥郑昌字次卿,也爱好学问,都通晓经术,精通法律政事。次卿做过太原郡、涿郡太守,郑弘为南阳郡太守,二人都政绩卓著,他们施政的条文、教令、法令、制度,为后入所称述。次卿使用刑罚严厉,不如郑弘平和。郑弘调任淮阳国相,因为政绩突出入京担任右扶风,京师中的人称赞他。后代韦玄成为御史大夫。过了六年,因与京房妄议朝政获罪免官,事在《京房传》。

赞日:所谓盐铁政策的议论,开始于始元年间,汉昭帝下令征召文学贤良之士,询问治世和理乱的策略,都回答希望废除郡国的盐铁、酒榷、均输政策,务求农本,抑制工商末业,不要和天下百姓争利,然后教化可兴。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上述政策是用来安定边境、控制周边少数民族的,是国家的根本事业,不能废除。当时桑弘羊和文学贤良互相诘难,有很多他们论辩的文章。到宣帝时,汝南郡人桓宽次公,研究《公羊春秋》,荐举为郎官,后官至庐江郡太守丞,博学通达善于撰著文辞,推论衍化关于盐铁的议论,增广条目,极尽其论辩诘难,著述数万言,也想用它探究治世、理乱的道理,成一家之言。桓宽的文辞说:“看公卿贤良文学的议论,‘不同于我所听说的,。听汝南朱生说,在这个时候,英杰俊才并进,如贤良茂陵人唐生、文学鲁国人万生之辈六十多人齐聚朝廷,畅谈六艺的风化,陈述治国平天下的本原,智者称美其思虑,仁者显明其措施,勇者表现其决断,辩者驰骋其文辞,争辩不休,表现出刚强的样子,议论虽未详备,也可以概略地看一看。中山国人刘子推论王道,矫正当今社会的阙失,使之返回正道,他是文质彬彬的博学君子。九江郡人祝生发扬史鱼的节操,抒发愤懑,讥刺公卿,耿介正直不屈,可以说是不畏强暴了。桑大夫依据当今社会实际,切合时势变化,崇尚争权谋利之略,虽非正法,但大儒饱学之士也不能自己寻求解说,阐明道理不出桑弘羊之论,他是博学通达之士。但他操持公卿权柄,不效法古代,放纵心思谋求工商末利,处非其位,行非其道,果然因为与上官桀谋反送掉性命,并累及他的宗族。车千秋丞相进入像伊尹、吕尚那种辅政大臣的行列,官居要职主持政事,但霍光专权时,车千秋却对政事缄口不言,谨慎得就像系住口的袋子,虽然全身而逝,但是他这种人啊,不值得称赞。至于丞相、御史大夫两府中的人士,不能坚持正确的意见来辅佐宰相,对有共同利害的人,阿谀逢迎无原则地附合,以此讨好上司,这些人就像孔子说的‘材器小劣之辈,不值得称说。”